陜西首屆免費師范生就業調查:一個都不能落下
發布時間: 2011-03-17 來源:陜西日報 發布人:[ ]
文章摘要:
這是一群擁有職業理想的學生。
從帶著教師夢進入大學的那天起,他們就為日后從事這個神圣職業做著充足的準備,從學識上到思想上。
時光飛逝,轉眼步入畢業季,這些師范生能否順利實現最初的夢想?
李雪的教師夢
2月26日,在全省大旱百余天后迎來難得的一場春雨。2011屆陜西省免費師范生雙選會在陜西師范大學舉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這也許是最后自主選擇就業的機會。
一大早,陜西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石泉籍學生李雪就來到了石泉縣的招聘會場,遞出簡歷,介紹自己的相關情況。
從大一開始,李雪就希望畢業后能回到自己的母校石泉中學任教,雖然在周圍親友們眼中,陜師大的高材生回縣里有點屈才,但她還是堅定著自己的想法。李雪說:“我一直希望能回去,平時假期里也常去母校轉轉,想象著自己以后的辦公室會是哪間,怎樣能讓較為枯燥的政治課變得生動有趣。”
然而,春節前石泉縣公布的免費師范生就業需求信息讓她的希望變得十分渺茫。根據公布的信息,石泉全縣共需要包含數學、語文、幼教等專業共11人,所需專業并沒有李雪的政教專業。同時,安康市所公布的信息中絕大多數縣區均要求本地生源,也就意味著李雪不僅不能回到石泉,她也幾乎去不了安康其余縣區。
來到雙選會現場的李雪心里很是忐忑,甚至沒有抱太大期望,然而事情卻出現了轉機。經過磋商,縣教育局同意給回鄉心切的李雪一次試講機會,如果表現優秀,可以進入石泉中學或者縣二中(初級中學)任教。“只要能回到家鄉,去初中任教我也愿意。”李雪對此表示滿意。
“前幾天我們還為找工作的事情煩惱,現在開始變得明朗了。”陜師大的很多同學都感受到了就業形勢的好轉。據了解,由于免費師范生政策限制、市縣不了解情況等原因,陜西籍免費師范生就業一度陷入困境,2月25日前,陜師大1014名陜西籍畢業生中簽約人數僅為222人,與往年同期的高簽約率相比差距很大。
陜師大就業中心主任田安政介紹,此次雙選會開得很成功,當天共有110家用人單位提供了1124個崗位,據不完全統計現場簽約就達200多人,其余崗位將會陸續敲定。“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到3月底絕大多數學生就能找到工作。”田安政說,“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省免費師范畢業生工作會議上朱靜芝副省長的講話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個都不能落”
2月25日,全省免費師范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召開,“一個都不能落”是朱靜芝在講話中提到最多的字眼,她反復強調一定要確保每一名免費師范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有編有崗。
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免費師范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今年畢業的陜西籍免費師范生人數為1307人,在全國居于前列,就業壓力很大。
2010年11月,我省出臺了《關于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畢業生就業實施辦法》,“從各方面的反饋來看,我省的就業實施辦法靈活度大、操作性強。”陜西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濤說。
根據就業實施辦法規定,我省的免費師范生可以在省內或跨省自行選擇中小學校,對于少數雙向選擇未落定任教學校、畢業前未簽訂就業協議書的免費師范生,其檔案、戶口等簽轉至生源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由市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安排到師資緊缺地區的中小學任教。
具體操作中,我省對一些免費師范生政策進行靈活解讀。國家政策規定,“免費師范畢業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據統計,首屆免費師范畢業生中有少數學習的是日語、俄語、食品加工等專業,不太符合中小學的教育專業,我省規定,這些學生經批準可到中等職業學校和民辦中等教育機構就業。
為了保證每一名免費師范生有編有崗,我省下了狠手:“各市縣區必須優先解決免費師范生就業,沒有完成免費師范畢業生就業計劃的市,不得進行非免費師范生的考試錄取工作,并且來年嚴格限制該市的招生名額。”
我省的就業實施辦法中提到,各市應首先用自然減員空缺編制指標或采用先進后出的辦法安排免費師范畢業生。省教育廳學生處工作人員介紹,全省每年大概有2萬名教師退休,免費師范生的編制問題基本能夠保證。
由“有學上”到“上好學”
“我省是科教大省,但還稱不上科教強省,‘大’主要表現在大學的數量和規模上,而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還很薄弱。”朱靜芝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實現強國、強民族、強個人,首先要強教育,而強教育的關鍵在于強師。我省中小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師質量比較差。據統計,我省基礎教育中小學共有36萬教師,其中研究生學歷1000人,本科學歷7萬人,本科及其以上學歷人數還達不到總人數的20%,而沿海地區第一學歷師范本科的教師達到85%以上。
按區域分,我省的好教師、高學歷大都集中于西安、寶雞等大城市。可以說,當前我省中小學“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人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對多樣化教育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往年陜師大畢業生大多去往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縣鄉一級很少考慮,今年的1000多名免費師范生是我省優質的人才資源,為調整落后地區的師資結構有著重要作用。”王濤說。
據介紹,目前我省簽約的免費畢業生中大多數進入縣區一級的中小學任教,“雖然和外省的畢業生比,我們的簽約學校層次不是太高,但學生的心態普遍比較平和。”田安政介紹說,“山西、海南等外省來我們學校開雙選會所提供的崗位數量基本都是生源人數的幾倍,甚至十倍以上,而且大多是省會所在地的好學校。本來我們很擔心學生們心理落差會很大,現在看來他們的就業觀念還是比較成熟的。”
教育公平在路上
為了確保免費師范生教育質量,學校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免費師范生雙導師制,實施“2+2”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教育,后兩年進行專業培養。從一年級開始組織他們進行教學觀摩、教學比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和實踐能力,特別是實習環節,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歷年之最,“首屆免費師范生培養是很成功的,這些學生從教上手快,完全能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王濤說。
我省在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中強調,從2011年起,新任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采取“省考縣選”的辦法,實行全省統一公開招聘考試,縣上以后沒有招考教師的資格。“除了省上統考外,安排免費師范生就是另一條招聘教師的途徑。”朱靜芝表示,免費師范生生源質量、培養質量均有保證,經中小學校考核同意后直接聘用,不再參加各地統一組織的事業單位人員錄用考試。
免費師范生政策是國家教育步驟的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渠道。盡管首批免費師范畢業生就業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暴露了免費師范生政策的瑕疵和不足,但教育專家表示,這都是事物發展的必然過程,應在發展中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細則。把好事做到最好,我們還在路上。(本報記者 劉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