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完善鼓勵大學生村官留村工作機制
發布時間: 2011-03-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人:[ ]
文章摘要:
3月7日,優秀大學生村官張廣秀在北京解放軍307醫院進行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手術進展順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華建敏到醫院親切看望張廣秀及為張廣秀捐獻骨髓干細胞的山東東營青年志愿者汪凱。手術前,衛生部長陳竺、山東省長姜大明也專程來到醫院看望張廣秀。
兩會期間,備受中央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的大學生村官張廣秀身患重病恪盡職守的感人事跡,令許多政協委員感動。以張廣秀為代表的大學生村官群體,受到委員們的廣泛關注。
“大學生到農村當村官,不僅有助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為大學生就業開辟新的通道,還為農村干部隊伍帶來生機和活力,大學生村官已經成為中國基層黨政組織中的重要力量。”全國政協常委、濟南大學原副校長張承芬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學生村官需要社會更多的關心和政策支持,建議國家完善鼓勵大學生村官留村工作機制。
據介紹,自2008年中央作出選聘高校畢業生到鄉村任職的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大學生村官工作受到大學生的熱烈響應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原計劃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鄉村任職,現在不到3年各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人數已達到15.9萬,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區市自行選聘的,目前已有20萬名大學生村官奮戰在新農村建設一線。
“從這些年的實踐看,大學生村官選派標準需要進一步細化。”張承芬委員說,應盡可能選派農村緊缺、急需的專業人才,比如農業種植、養殖、財會、電子信息、管理類等專業的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村官,還可以把那些往屆的、干有所成、熱愛農村的大學生,按“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一定的考試選拔程序,納入大學生村官群體。并盡量錄用、選派原籍或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擔任村官,他們的生活習慣、溝通方式與所去的農村相似,便于開展工作。
“用好大學生村官,還要為他們搭建成長舞臺,一定要建立幫扶制度。”張承芬委員建議,從縣鄉選拔作風正、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的干部分片組織管理若干個大學生村官,對他們進行農村生活、黨的農村政策、農村風土人情、農村工作方法、農業生產組織等內容的傳幫帶,幫助他們解思想疙瘩、解實際問題、解后顧之憂,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所在鎮、村的工作。
“要解決大學生村官留村之憂。”張承芬委員建議,積極為大學生村官解決吃、住、行上的實際困難,保障大學生村官的基本工資及國家規定的各項補貼、社會保險、工齡計算等及時落實到位,把大學生村官待遇保障納入基層組織建設考核內容。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江蘇省委副主委言恭達建議,國家應建立科學穩定的“大學生村官”制度,完善選拔機制、后續保障機制、激勵引導機制等方面的工作體制機制。政策應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鼓勵留任。制定統一的《大學生村官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和《大學生村官日常管理細則》對他們考核。
言恭達建議,在待遇上,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補貼應比照本地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工資水平確定。公務員招考可拿出一定名額專招屆滿大學生村官。為避免有的人下去只顧復習考試,對工作不上心,埋頭工作的人卻由于顧不上復習考試而吃虧的現象,應將工作實績和群眾評價換算成一定分數,加到總分里。
張承芬委員建議,建立完整的大學生村官成長檔案;制定《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辦法》,對大學生村官在村任職期間的工作職責等作出明確規定,建立大學生村官個人檔案,記錄每名大學生村干部的學習、培訓、工作、生活、考核、獎懲等情況;建立科學實用的考核管理體系,通過量化考核和嚴格管理,引導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干出實實在在的業績。(本報記者 劉聲)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龍湖校區:鄭州市龍湖大學城祥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