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湖校區:鄭州市龍湖大學城祥云路
郵編:451191
優勝校區:鄭州市優勝北路4號
郵編:450053
黨政辦公室聯系電話:0371-60987888
招生處聯系電話:60987001/7002/7005
就業處聯系電話:60987683
發布日期:2018-09-17 瀏覽次數: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文件
豫工貿院字〔2018〕93號 簽發人:潘新超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關于評估數據采集的自評報告
河南省教育廳: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辦學機制和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頒布的《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關于開展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結合我校的實際辦學情況做出自我評估。
一、辦學基礎能力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隸屬于河南省糧食局,是全省唯一一所糧食行業的高職學院,創建于1950年。2004年11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并報教育部備案的多學科綜合性省屬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
學院重視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建設,初步打造了高速、可信、可控的,融數據、語音、視頻等各類信息通訊能力于一體的校園綜合學院目前分南北兩個校區,總建筑面積23.4萬平方米。現設9個教學單位,40個高職專業。擁有全日制在校生13116人,教職工775人,其中專任教師694人。
學院積極籌措辦學經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效益。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有學雜費收入、財政經常性補貼收入、中央、地方財政專項投入及其他收入。根據2017年學院收入情況,學院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收入為15443.67萬元,主要用于在職及離退休人員、編外人員的工資、社保等福利保障及基本的日常公用經費等;學費收入占總收入1432.14萬元;其他收入13.80萬元。
支撐網絡環境,構建了虛擬化、容量較大、高可信、高冗余 的綜合型一體化校園公共服務支撐平臺。目前學校接入互聯網出口帶寬6600Mbps,教學用終端(計算機)3142臺,網絡信息點數2000個,管理數字資源總量200GB。校園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實現了校園一卡通與商務收銀系統、門禁系統、圖書管理系統、數字化校園等系統的對接應用,一卡通實用范圍涵蓋校內就餐、圖書借閱、校內購物、上機上網、實訓管理、住宿管理以及體育設施實用等。構建了校園信息化管理平臺,教務教學、招生就業、學生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資源庫系統、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河南省糧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基地。學院現擁有校內實驗室、實訓場所共63個,校外實習基地48個,實訓基地儀器裝備進一步完善。2017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0260.83萬元,較上年增加2692.92萬元。
二、“雙師”隊伍建設
學院重視雙師隊伍建設,以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和優化“雙師”結構為建設重點,采取培養與引進并舉、專職和兼職并重的方針,依托校內優良的生產性實訓基地,重點加強專任教師的實踐鍛煉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依托行業,增強教師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的能力。學院以校企合作項目建設為契機,每年都選拔一批優秀教師到企業參加技術對接培訓。以企業實踐為重點的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的確立,不僅提高了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促進了專業師資的整體素質,同時也加快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
2017年學院擁有教職工775人,專任教師694人, 其中“雙師型”教師389人,占專任教師比為56%。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62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114人。
三、專業人才培養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植根糧食行業,以培養糧食行業高端技能人才為目標。學院現設有糧食與生物工程系、機電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會計系、貿易經濟系、藝術設計系、應用外語系、基礎部、繼續教育學院等9個教學單位,開設有糧食工程、機電一體化技術、會計、工商企業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廣告設計與制作等40個高職專業,構筑了學院以糧食類專業為特色,工、貿協調發展,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學院“糧食工程專業”被評為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我院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在總結以往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以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提高動手能力為核心,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圍繞職業標準,實行“先學后講,先做后教”的教學方法,不斷加大實訓比例,把理論和實踐比例逐步調整至4:6或3:7,以適應培養現代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需要。
長期以來,學院高度重視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一方面學院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進與企業的全方位、多形式合作,探索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平臺,努力爭取到一系列由行業和企業自主發起的校企合作項目,初步形成了“課程體系共定、師資隊伍共建、教學過程共管、實訓基地共建、教育資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合作體系,大大豐富了校企合作內涵,切實提高了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緊密性和有效性。
學院積極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共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8個,2016學年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時總量640272(人時)。校內實踐基地63個,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233。其國家級支持的實訓基地項目1個,省級支持的實訓項目基地8個。
四、學生發展
學院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人文講壇等活動,構建了完善的人文教育體系。通過社團文化節、校運動會、社會實踐等形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
2015年我校計劃統招招生數為4200人,實際招生3886人,占計劃招生比例的92.52;2016年我校計劃統招招生數為4400人,實際招生4076人,占計劃招生比例的92.63;2017年我校計劃統招招生數為4600人,實際招生4298人,占計劃招生比例的93.43。從實際招生總數的持續增加可見,我校的社會聲譽和社會認可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近三年就業情況概況,2015 屆共有畢業生3694 名,直接就業數3349人。2016 屆共有畢業生3879名,直接就業3325人,2017 屆共有畢業生 4041 名,直接就業3463人。學院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鼓勵學生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獲得國家與行業頒發的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2015 年畢業生獲得專業面向的職業資格證書數為729,2016 年畢業生獲得專業面向的職業資格證書數為675。2016年我院畢業生本省就業2992人,占總比例的95%。2017年本省就業生數3009,占總比的87%。從數字分析上看,我院畢業生的質量有所提高、就業寬度正在增加,不僅僅局限于省內就業。
五、社會服務能力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把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將“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作為培養目標。
先后設立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全國糧食行業特有工種技能培訓站、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基地,也是“全國國際商務英語培訓認證考試(一級)”、“全國營銷員資格考試”、“全國物流師資格考試”、“全國注冊電子商務工程師資格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制圖員資格考試”、“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全國商務文秘資格考試”等8種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的考點及培訓點。
學院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培訓計劃,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的設施和場地,選派骨干教師,幫助企業開展各類人員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為企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證。近年來,學院先后對8000余名糧食行業職工及社會從業人員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其中,實訓與技能鑒定中心受國家糧食局的委托,為其培訓鑒定全國糧食系統職工2000余人(工種有糧油保管員、糧油質量檢驗員、制粉工等),涉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12個省份;糧食與生物工程系等教學系對口培訓行業和社會從業人員6000余人。學院培養了一批適應性人才,訂單培養班的學生更是得到了合作企業的高度贊譽。
參照評估指標體系,綜合分析學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改進措施綜合闡述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是專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課程建設及改革力度不大,專業課程求全求大,精品和骨干欠缺;二是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教師學歷層次、職稱結構還不夠合理,“雙師型”教師較少,更缺少名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改進措施
1.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完善現有的小專業,對招生和就業不理想、師資隊伍不健全的專業及時取締,通過市場調研證繼續申報新專業。圍繞現有的核心專業打造堅實專業群,加強宣傳,充分利用現有的師資,組建教學團隊,集中力量研究學院的骨干專業,合理設置專業計劃。并對各個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教學設施情況進行重新審查,大力開展精品課程建設。
2.外引內培,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利用“十三五”期間資金和政策支持,選送一批教師到知名高校進行深造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同時招聘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充實到我們的教學隊伍中來。有計劃地選送一批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進行掛職鍛煉,以了解行業最新需求,掌握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018年9月12日
![]()
主辦: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高職教育研究所
![]()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辦公室 2018年9月12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