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聘應屆文科生起薪降一成 專家稱技術人才緊缺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09-4-16 11:42:04
近日,智聯招聘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對300多家企業進行了危機下人力資源相關管理調查,并在4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羊城人力資源戰略高峰論壇向與會企業公開。結果顯示,績效一般的企業通過裁員實現人工成本控制的比例接近三成,而高績效企業則不足一成。據統計,新聘應屆生的起薪依然低于往年,其中應屆本科(文科)與本科(理工科)的起薪分別為1793元/月和1945元/月。
“裁員并非長遠之計”
據悉,早在2006年經濟增長期,華南理工大學就做過同樣的調查。此次調查顯示,金融危機下,企業對人工成本的控制與2006年相比有所下降。與高績效企業相比,績效一般的企業更多在乎短期利益,用最直接的辦法來控制人工成本。根據數據統計,一般企業通過降低獎金、裁員、凍結招聘計劃來實現控制成本,其比例分別約為25%、27%及30%;而高績效企業比例分別約為4%、7%及8%,均不足一成。調查結果表明,高績效的企業更多使用組織架構與流程優化、人力資源集約化管理、減少晉升等措施來實現成本控制,且培訓成本占工資的比例仍高于績效一般的企業。數據統計,高績效企業培訓成本占工資的比例為130%左右,而一般企業僅僅為10%。由此可見,高績效企業要壓縮成本提高員工技能,往往會采取內部培訓的方式,與此同時員工也可以借機充電。
對于一些企業采用裁員來降低人工成本,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劉善仕認為“并非長遠之計”。從短期來看,裁員對人工成本的控制是有效的,“因為表面上看財務狀況有所上升”,但長期而言,會影響員工的士氣,特別是讓留在公司的員工感到忐忑不安,憂心忡忡。不裁員、不降薪,企業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劉善仕現場支招:考慮采用變動薪酬,根據業績與貢獻計算薪酬;另外還可以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替代裁員的做法,比如說限制性雇傭、縮短工作時間、暫時解聘、提前退休、轉崗分流等;最后,改變招聘模式,“以前企業招聘主要是看工作需要就招,現在應該考慮崗位合并,戰略性招聘,招一些優秀的高層人員”。
企業高端人才流失率不足一成
據介紹,此次調查中,年度員工流失率與2006年的數據相比有所下降?!斑@并不能說明員工滿足現狀,不想跳槽”,劉善仕特別強調,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職場人不敢輕舉妄動,選擇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數據顯示,普通員工流失率為18%,占據首位;銷售和市場人員、主管、部門經理及專業技術人員分別以13%、12%、11%及7%的流失率占第二、三、四、五位,而總監以上職位的流失率并不多,比例為2.2%。由此可見,高端人才在企業中依然很“吃香”。
智聯招聘首席執行官劉浩介紹,今年企業的招聘情況有所回暖。據悉,去年持觀望態度或是實施凍結招聘計劃的一些智聯招聘的大客戶,今年開春已經明確了招聘計劃。
新聘應屆文科生起薪1793元/月
金融危機下,企業招聘已有回暖跡象,然而新聘應屆生的起薪卻依然低于往年。據悉,往年專科大概是1600元/月,本科超過了2000元/月,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新聘應屆本科(文科)與本科(理工科)的起薪分別為1793元/月、1945元/月;專科為1493元/月、碩士2807元/月。對于近期“應屆畢業生簽約成功率不到一成”、“求職遇寒冬”等大學生應聘的負面消息,劉善仕與智聯招聘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張勇均認為,教育制度與學生就業之間缺少聯系?!艾F在就業并沒有這么悲觀”,劉善仕告訴記者,以華工為例,應屆畢業生簽約率已近五成,工科類能力較好的學生,甚至拿到五六個工作機會。劉善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求職難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低端勞動力市場用工過剩及專業不對口的問題,“現在是本科生過剩,技術人才緊缺”。對此,張勇也表示,教育制度與就業的銜接有待調整。他表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并不是為企業“量身定做”的群體,學生在求學期間的實習并不系統,沒有能讓企業對其進行評估的經驗。
應屆畢業生求職難的話題從金融危機開始一直從未間斷,應屆生就真的沒有求職優勢了嗎?劉善仕對此給予了否定的答案,“應屆生是一張白紙,對企業來說有很好的可塑性”。據介紹,許多成功企業越來越注重內部培訓,對新進員工要求從基層做起,逐漸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