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多大學生村官面臨期滿分流 農村創業是方向
發布時間: 2011-04-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人:[ ]
文章摘要:
最新出版的2011《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下簡稱《報告》)根據連續4年重點調查得出的數據表明,任職期滿的大學生村官中,備受矚目的“國家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去向” 的為56.1%,占半壁江山。讓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流得動”,在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已逐漸成為令人欣慰的現實。另一項調查則顯示,有77%的大學生村官有被鄉鎮借調的經歷,其中23%的人被長期借調到鄉鎮而不在村里工作。如何讓大學生村官真正“下得去”深入農村基層第一線,還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努力。
今年將有6萬多大學生村官面臨期滿分流,農村創業是方向
《報告》主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指出,《報告》顯示,全國2006年、2007年共選聘大學生村官6.2萬人,期滿后共流出3.5萬名,占總數的56%。按照三年期滿“流得動”的情況,《報告》預計,2011年將有6萬多名,2012年將有7萬名大學生村官面臨期滿后的出路問題。
備受矚目的“國家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去向”的加在一起共56.1%,占大學生村官總數的半壁江山。胡躍高教授認為,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對大學生村官的吸納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公務人員趨于飽和,吸納比重將逐漸下降。以北京為例,2010年與2009年相比,續聘留任村干部和進入企業的比例有所上升,分別由7%和23%提高到16%和29%;考錄公務員和考取事業單位的比例有所下降,分別降低5%和6%。
2009年,中組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后的5種出路:一是鼓勵擔任村干部,二是推薦參加公務員考試,三是扶持自主創業,四是引導另行擇業,五是支持繼續學習深造。
自2009年開始,每年都有一批大學生村官面臨期滿后的出路問題。據北京市首屆大學生村官論壇報道,近兩年卸任的4000多名村官92%已走上了新崗位,其中四成以上從事各種各樣的涉農工作。
《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95萬名大學生村官有了創業項目,其中獨立創業的5916人,合作創業的1.36萬人。胡躍高指出,除了留任農村外,在農村自主創業將成為大學生村官期滿分流的大趨勢,也是最能體現大學生村官價值的方向。
胡躍高認為,當前大學生村官的“流進流出”類似于中國高等教育的“嚴進寬出”,呈現出“轟轟烈烈進”卻“平平穩穩出”的怪象,而非“紅紅火火出”。他認為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村官考核制度的執行能力,并建議將“創業能力”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如果有了創業能力,不僅能做好村支書帶村民致富,也能做一名優秀的企業家?!?/FONT>
如果大學生村官留在農村創業,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報告》顯示,46.9%的大學生村官認為“缺乏資金”,其他依次是“鼓勵及相關優惠政策還不夠”、“具體資源和環境限制”、“缺乏有效的項目”、“信心和勇氣不足”。在被問及“如果自主擇業,你會選擇進城還是留下創業”,耐人尋味的是高達56.3%的大學生村官表示要看政府的政策。
逾三成大學生村官每周在村時間3天以下
2010年12月在大學生村官網上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8%的大學生村官表示沒有被借調過,自始至終在村里工作,而高達九成的大學生村官表示被借調過。
“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應對其上級組織即鄉鎮政府甚至縣級政府的運行模式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在基層開展工作,這對大學生村官不僅是一種鍛煉,更是一種必要的‘培訓’?!焙S高認為,被鄉鎮借調無可厚非,但要把握借調的度,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
《報告》2008~2010年的調查數據顯示,近35%的大學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時間在3天以下,而只有16.6%的大學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其中,西部地區有1/3左右的大學生村官基本不在崗,中部地區有超過1/3的大學生村官每周到崗時間不到5天。2010年9月進行的調查再次顯示,有77%的村官有被鄉鎮借調的經歷,其中23%的人被長期借調到鄉鎮而不在村里工作。
調查表明,被借調到鄉鎮的大學生村官大部分精力被用在收發文件、撰寫材料、接聽電話等日常瑣事上,有些人在某種程度上還成了“鄉官”,這顯然有違大學生村官工程實施的初衷。
調查發現,部分大學生村官自身的“求功”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下得去”。在2010年大學生村官被借調的原因調查中,“主動要求、鍛煉自己”的比例占一成,且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村官表示在鄉鎮借調期間的進步更快。另外,有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大學生村官缺乏基本工作經驗,怕“出亂子”、“捅婁子”,便不敢放手,以至于一些大學生村官在進村“最后一公里處”被“擱淺”。
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在一些地方因為不太明確,也成為阻礙“下得去”的原因之一?!秷蟾妗凤@示,在調查中問及日常工作的具體負責指導單位時,21%的大學生村官回答是黨委組織部門,54%回答鄉鎮政府,還有23%回答是村委會,另有2%回答無人指導管理。多部門管理帶來管理責任不明確,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村官處在缺乏管理的狀態。大學生村官被有些部門借調,其他部門也索性“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要“待得住、干得好”,縣級組織部門是關鍵
“做好大學生村官政策的落實工作,縣委、縣政府和縣級組織部門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睉{借近年來對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的編輯把關和一線實地調查的經驗,胡躍高分析,一旦縣級組織部門認真管理,整個縣的大學生村官工作就能抓好,就會有成十上百的大學生村官成批成才,沒有縣里的重視和認可,只能是某一兩個村里的苗子自己偶然成才。
在2011《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中,胡躍高特意將縣域報告——山西省大同市屯留縣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單列展示,稱其為“屯留模式”。
在山西屯留,全縣合作社從2009年年底的289個發展到目前的450個,數量增長的動力便來自“屯留模式”。即以大學生村官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導模式,在農村帶領農民群眾創業致富,同時讓大學生村官鍛煉成才。其創新之處在于,屯留政府部門創造政策環境,鼓勵大學生村官領辦、合辦、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
胡躍高認為,屯留在艱苦的條件下探索形成的“屯留模式”,給大學生村官提供條件“待得住”,更提供機會“干得好”,對全國中西部地區具有較強的示范和指導意義,對東部地區也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從2008年3月中央決定在全國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開始,至今已經整整3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任的大學生村官總數已經達到22萬人,分布在全國1/3以上的行政村。北京、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市)已經基本實現一村一名或一村兩名大學生村官。這意味著,我國大學生村官工程全面建設中的第一階段,即快速啟動發展階段任務基本完成,正在轉入穩步縱深發展階段。
在選聘工作方面,《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新發展大學生村官5.7萬人,年發展速度已經連續三年穩定在5萬~7萬人。胡躍高分析,按照目前基本情況判斷,假定3年到期續聘人員比例達到1/2,全國在任大學生村官總量將可能穩定在30萬人左右,全國約一半的行政村都會有大學生村官。
胡躍高教授還特別提到地方舉辦的一系列特色活動。江蘇揚州在2010年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讓全市200多名大學生村官積極參與,形成了84個各具特色的參賽項目。這些項目涉及現代農業、信息服務業、電子機械等多個領域,獲獎的15個項目更是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新要求,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
2010年,浙江杭州成立由122名大學生村官全員組成的創業俱樂部,其中111人已投身自主創業或合作創業,創業項目涉及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銷售、網絡營銷、餐飲服務、教育、廣告、旅游會展等多種行業,通過創業還解決了當地近600人的就業問題。
2010年,河南省近5.6萬名大學生村官先后領辦創辦各類創業項目7638個,涉及現代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管理、加工制造、物流銷售、手工藝品制作、網絡科技軟件服務及電器元件開發銷售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創造就業崗位11.7萬個。
而在2010年所做的大學生村官政策層面上的“未來發展的挑戰”調查中,胡躍高也發現,“激勵措施不到位”的比例達37%,居所有選項之首,其次是“出口不暢通”,占26%,位居第三的是“管理過程不嚴格”,占13%。
對此,胡躍高認為,在大學生村官工程實踐培養階段,管理部門應建立更為細化的制度,諸如導師制度、培訓制度、創業鍛煉制度等,社會各方應提供更多的相關支持;管理部門對大學生村官的考核要更加科學、公開、透明、公正;在解決大學生村官出路的問題上,社會各方要積極營造氛圍,真正使大學生村官流得動,動得好。(實習生 邱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