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7月5日至9日,我校以“追尋紅色足跡 筑牢初心使命”為主題,在校黨委書記李國鋒,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修法,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遠帶領下,組織2023年暑期第一期共77名干部赴紅色圣地井岡山開展主題教育培訓。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創建了中國革命第一個紅色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孕育了歷久彌新的“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李國鋒在開班儀式上指出,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黨委帶領大家到井岡山,重溫領袖的諄諄教誨,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足跡,實地感悟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的偉大力量,是黨員干部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必修課。要以井岡山精神激勵我們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指引我們遵循實事求是的方法,感召我們賡續艱苦奮斗的精神,鞭策我們涵養初心使命的意識。


舉行授旗儀式

宋留清教授講黨課

革命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
參觀茅坪八角樓

黃洋界合影學員們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教學、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交流分享等形式深入了解革命歷史。井岡山干部學院宋留清教授以《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履職能力,永葆清廉本色》為題,結合井岡山精神,用詳實的數據、通俗易懂的案例講述黨史黨規黨紀,使學員們接受了一場深刻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洗禮。

緬懷小井紅軍烈士墓的烈士英靈
現場教學過程中,學員先后參觀學習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瞻仰茨坪毛澤東舊居、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踏尋黃洋界哨口、小井紅軍醫院等紅色館所,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緬懷小井紅軍烈士墓的烈士英靈。革命博物館所陳列的大量史實資料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時期老一輩革命家付出的艱辛努力、展現的睿智思想與大無畏犧牲精神。黃洋界哨口的險峻雄偉和挑糧小道的崎嶇蜿蜒使學員深刻體會到共產黨人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與生活作風,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深厚政治情懷,充分理解了井岡山道路與井岡山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

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訪談紅軍后代
訪談教學環節,王佐、曾志兩位井岡山革命先輩的后代以“井岡山精神代代傳”為主題,在與主持人的互動交流中,深情回憶講述了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的戰斗故事、工作往事、生活鏡頭,使英雄形象重現印刻到學員思想深處,生動詮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高尚的奉獻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引發了全體學員的情感共鳴,產生由衷敬意。

7月8日下午,李國鋒在結班儀式上指出,要緊盯全國一流高水平職業大學建設目標,圍繞專業升本等重點工作,把培訓內容同工作實際相結合,不斷從井岡山精神中汲取思想偉力和前進力量,用井岡山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凝聚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力量。

學員代表發言
學員代表穆瑞、孔繁晨、盧寧、張艷華、雷良浩結合學習體會和工作實際作了交流發言,他們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學習培訓收獲,自覺將所學所思所得轉化為提高黨性修養、抓實主題教育、促進業務工作的具體行動。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過本次井岡山精神的洗禮,大家紛紛表示,對偉大的井岡山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他們歷經苦難,我們獲得輝煌。我們要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攢足“越是努力越向前”的干勁,凝煉“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思考,牢記井岡山精神,牢記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斷開創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