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好適量攝入關
控制總量,分散食用
應將這些食物分散在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最好每餐有肉,每天有蛋。食譜定量設計,能有效控制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
小份量,量化有數
在烹制肉類時,可將大塊肉材切成小塊后再烹飪,以便食用者掌握攝入量。
在外就餐時,減少肉類攝入
如果需要在外就餐,點餐時要做到葷素搭配,清淡為主,盡量用魚和豆制品代替畜禽肉。
如何合理烹調魚和蛋類
魚蝦等水產品
可采用蒸、煮、炒、熘等方法。
雞蛋
雞蛋營養豐富,蛋黃是雞蛋營養素種類和含量集中的部位,不能丟棄??刹捎弥?、炒、煎、蒸等方法。
可采用炒、燒、爆、燉、蒸、熘、燜、炸、煨等方法。在滑炒或爆炒前可掛糊上漿,既可增加口感,又可減少營養素丟失。
多蒸煮,少烤炸
既要喝湯,更要吃肉
這些加工方法不僅使用了較多的食鹽,同時油脂過度氧化等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問題,長期食用會給人體健康帶來風險,因此應盡量少吃。
建議每月可食用動物內臟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過多。沒有必要過分追求“山珍海味”。
魚、畜禽肉和蛋類對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鐵、鋅、硒的貢獻率高。
從1982年至今的營養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居民肉類食品攝入量逐年增高。與2010—2012年監測結果比較,近5~8年間變化不大。另一項來自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同樣顯示,從2000年到2018年,我國成人居民畜、禽、魚、蛋類食物攝入量保持相對穩定水平(圖1)。

畜禽類、蛋類和水產品是膳食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
魚、禽、蛋類和畜肉在膳食滿足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2015—2017年中國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數據,計算畜、禽、魚、蛋類食物所提供的主要營養素對膳食營養素的貢獻率,結果見圖2。


圖2 2015-2017年居民畜禽蛋魚蝦類對膳食營養素的貢獻率
大量研究證實,魚、畜肉、禽和雞蛋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適量攝入有助于增進健康,但攝入比例不當,可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某些腫瘤的發生風險。
魚肉攝入與健康
多攝入魚肉可降低成年人全因死亡、腦卒中、癡呆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
禽肉攝入與健康
禽肉攝入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無關。
雞蛋攝入與健康
雞蛋攝入與健康人血脂異常無關,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適量攝入;對健康人群而言,每日1個(每周7個)雞蛋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無關。
畜肉與健康
過多攝入畜肉可增加2型糖尿病、結直腸癌及肥胖風險,增加畜肉攝入可降低貧血的發病風險。
煙熏肉與健康
過多攝入煙熏食品可增加胃癌、食管癌的發病風險。
![]()

作 者 楊曉光 | 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教授
作 者 王曉黎 | 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秘書
編 輯 白 霞
校 對 Yunjie




? 2013 版權所有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edu備案號豫ICP備17037532號
豫公網安備 41018402000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