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從企業“滿載而歸”
本報訊 (記者 徐敏 通訊員 牛曉立)上海電機學院的胥飛老師從企業掛職鍛煉一年后返校,這些天,他忙著修改教案,把企業生產、產品研發等案例充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思考著如何讓學生“走進課堂”,還要“走出課堂”,對行業與企業發展有進一步了解。前天,上海電機學院召開青年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總結會,聽了教師們的感言,看到他們的變化,學院黨委書記夏建國面露喜色,“學校為青年教師成長‘買單’,值!”
上海電機學院辦學定位于“技術本科”,需要一支理論水平高、又有企業實踐經歷的教師團隊。但學校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普遍缺乏企業實踐經歷。去年4月,學校選派了首批14名青年教師,到上海電氣自動化研究所、上海三菱電梯、上海鍋爐廠等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為期一年的全脫產掛職鍛煉。掛職鍛煉期間,青年教師的工資獎金一分不少,校內教學任務另作安排,學校還給予津貼,為此學校一年投入100多萬元。
一年過去了,這批青年教師從企業中“帶”回了什么?教師們的科研實踐能力普遍提升。電氣學院的王愛元老師,參與了上??七_機電控制有限公司的感應電機研制、電動機研制和產品創新設計等,撰寫了6篇學術論文,其中3篇發表在《微電機》等核心期刊上。胥飛老師擁有博士學歷,在企業“摸爬滾打”后,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企業為他指定了帶教師傅,師傅要求他設計電路圖,一張電路圖居然三次推倒重來,第四次才過關。胥飛感言:“書本上的公式和定理的應用是有條件的,而實際應用中常常是‘非理想狀態’,如何靈活應變也是一門學問?!辈簧俳處熯€把企業的最新需求和科研難題帶回學校,與其他教師共同探索研究。
教師們通過在企業的實踐,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反哺”教學。教師王芳參與完成了上海軌道交通機電綜合監控聯調等科研工作,她表示:在今后教學中將從工程角度出發,教給學生完成工程項目的步驟和方法;另外,指導學生搞畢業設計也將更有“底氣”。經濟管理學院應對市場需求,想更好地建設機電外貿專業,學院選派了2名教師到上海電氣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掛職鍛煉。這兩位教師在企業參與了幾項重要的外貿項目談判,積累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回校后充實到課堂教學中。電子信息學院領導與掛職鍛煉的教師交流后,聽取他們的建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增設了2門選修課,以跟上新技術發展的步伐。據悉,上海電機學院第二輪青年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工作已啟動,此次計劃選派14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