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就業政策都有啥?
穩就業事關廣大家庭生計,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支撐。
5月27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有效應對疫情影響,確保全省就業局勢穩定,省政府印發《穩就業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從穩定市場主體穩就業、拓寬渠道增就業、抓重點群體保就業等六方面入手,細化為十六條措施,為我省下一步就業工作提供了抓手。
金融“組合拳”,穩定市場主體
“我們企業也受到了疫情影響,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解決了招工難題,今年陸續招了一些人,目前員工將近170人,公司生產正常。”5月27日上午,鶴壁市方瑞化工產品有限公司人事經理常飛說。
公司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一系列政策幫扶。今年,該公司預計銷售退稅1700萬元左右,將能緩解資金壓力,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通過稅收優惠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2月9日,鄭州市舉辦“春風行動鄭州2022新春人才系列招聘大會”,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在交流。鄧放 攝
聚焦企業的“痛點”和“急難愁盼”,在落實好已有政策基礎上,完善和強化“降、返、緩”等減負紓困政策,我省此次印發的政策措施通過一系列加大力度的“組合拳”,穩市場主體穩就業。
頂格執行“六稅兩費”減免政策,將范圍擴大至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加快增值稅留抵退稅工作進度,確保2022年6月底前中小微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全部退還到位。
“降、返、緩”是穩市場主體的重要手段。降,即延續降低費率。緩,即加大緩繳社保費力度。返,即提高穩崗返還標準。
政策舉措稱,我省加大“降、返、緩”政策支持力度。延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大型企業返還比例不超過30%,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將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5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政策延至2022年年底,擴圍政策按國家規定執行。
市場主體發展需資金,資金難題怎解決?政策舉措也有安排:對2021年7月1日以來貸款到期但還本困難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金融機構應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安排,還本日期最長可延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國有大型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500億元。全面推行保函(保險)替代保證金制度,為施工企業減輕現金流壓力。
設法增崗位,拓寬就業門路
穩就業,拓寬就業渠道很重要,政策措施在增加就業崗位方面下了功夫。
政策舉措強調,深入實施“萬人助萬企”“三個一批”活動,落實白名單企業(項目)“四保”制度,加快推進省重點項目和災后重建項目建設,努力開發3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2022年全省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以上,放寬貸款條件,縮短發放時間。

2月9日,鄭州市舉辦“春風行動鄭州2022新春人才系列招聘大會”,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在交流。鄧放 攝
就業創業,需有技能需要能力,對廣大就業者來說,這些短板如何補上?政策舉措給得明白: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大力開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重點組織停工待崗職工參加在崗轉崗技能培訓。加大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其他城鎮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力度,按規定給予技能培訓補貼等。對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實行財政全額貼息,除中央補助外,由省與市、縣級按照1∶1比例分擔。
另外,我省今年募集就業見習崗位10萬個以上。在全面落實就業見習有關補貼的基礎上,對年度吸納見習人員超過100人、留用率超過70%并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就業見習單位,優先評定為省級就業見習示范單位,優先評定為省級就業見習示范單位,按規定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
就業有托底,保障重點群體
穩就業,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是重要方面。
今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總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政策措施稱,實施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3322”計劃,即:企業吸納33萬人、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20萬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20萬人。加大基層項目招募力度,組織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醫學院校畢業生特招、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等基層項目。教育、衛生崗位在2021年招聘計劃的基礎上增加20%。鼓勵基層鄉鎮(街道)、有條件的社區(行政村)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等。

2月9日,鄭州市舉辦“春風行動鄭州2022新春人才系列招聘大會”,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在交流。鄧放 攝
對當年新招用畢業年度或離校1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中小微企業,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和1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加大轉移就業力度,在滿足本地用工基礎上,開展“豫見·長三角”“豫見·珠三角”系列活動,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2022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
在困難人員就業方面,適度開發公益性崗位,將防疫宣傳、防疫消殺、疫情監測、醫護輔助崗位納入臨時性城鄉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范圍,臨時性崗位設置時限不超3個月。對未參保的失業困難人員,按規定實施社會救助。統籌做好退役軍人、婦女、殘疾人等其他群體就業工作等。
除以上眾多措施外,政策措施圍繞優就業服務、壓實責任等方面,也有明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