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女求職危機難化解 文科男走俏護膚美容行業
發布時間: 2010-11-04 來源:文匯報 發布人:[ ]
文章摘要:
要說今年的招聘形勢如何,真是很矛盾!國家核電在上海交通大學宣布2011年校園將招聘開放800個崗位;中化集團在復旦大學宣布今年將招聘1600名應屆生;華為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校園招聘,透露要招募6000名應屆生……用“大熱”來形容不為過。但再一細看,這些“龍頭老大”長達數十頁的招聘需求表中,文科崗位只有個位、甚至零位數。難怪當記者在上海某211大學遇到英語系的小盛,她文縐縐地拋出一句,“就業形勢一片大好,可惜與我無關。”
對小盛來說,更糟糕的是,在屈指可數的崗位中,諸如美容護膚、快速消費品、市場、公關等文科女“對口行業、崗位”,早已以“女生為患”,“根據學長學姐的經驗,這些崗位、行業考慮到性別平衡,也優先考慮男生。”在文科女看來,不論就業形勢好壞,她們永遠是學校里的“就業困難戶”。
文史哲“三軍”同臺競爭
今年,很多名企都有大舉擴張的勢頭,不過,“擴張”崗位集中在理工科。面對有限的招聘崗位,全國“文科女”都感到了“求職危機”。為了謀求更多的工作機會,她們甚至“打飛的”到北京、上海、廣州等校園宣講的集中地尋覓機會。
在復旦大學舉行的某大型國企宣講會上,記者就遇到從哈爾濱工業大學趕來的一位文科女,她是對外漢語專業的應屆生。宣講會上,她無暇顧及講臺上企業的“光輝歷程”,只是焦急地翻閱宣講單上的幾百個崗位。“并非所有的企業都有這樣的招聘規模!”面對這樣一個大型國企,她希望能找到匹配崗位,成功地找到工作。所幸,她在上千個對應屆生開放的崗位中,找到兩個算是文科的崗位——行政管理。崗位要求:行政、文秘、中文專業,兩個崗位各招一人。
這樣“大而化之”的崗位要求幾乎是文科崗位的“經典模板”。“理工科崗位往往有具體的專業要求,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而文科崗位要求模糊,大部分是專業不限的,這意味著以文史哲為首的文科大軍要扎堆競爭這少得可憐的幾個崗位呀!”
文科男走俏護膚美容行業
相比之下,文科男就因為性別關系,在就業市場上享受“先天優勢”。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趙菁發現,眼下率先找到工作的都是男生,她的印象是,“有三四個男生9月份就拿到證券公司的offer了,這些公司都喜歡男生,女生的成績再好也沒用!”
在文科男看來,文科女的“抱怨”并非虛言。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的研究生小森曾參加過某政法類機關的面試,該單位寫明“男生優先”,盡管也有女生被通知筆試,但沒有一個女生最終拿到進一步面試機會。
實際上,文科人才市場也遵循“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多年來,由于文科專業內女生居多,與之專業對口的行業、崗位早已‘女生為患’,企業為了平衡性別,自然偏向男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眼下,原本由文科女把持的護膚美容、快消行業,也青睞文科男。難怪一位文科女在得知本班男生進入某國際知名化妝品牌的管理培訓生項目后,在網上大呼,“企業寧愿要一個對美沒有概念的男生,預示著文科女連最后的戰場也保不住了。”
無奈投奔“顯學”
形勢嚴峻,文科女紛紛求變,一個方法就是投奔“顯學”。在文科女看來,小語種以及會計、金融、經濟等“文科內的理科”專業就是“顯學”。這些相比其他文科“萬金油”專業,多了一點“核心競爭力”。
華為今年少得可憐的“5%”文科崗位,全都針對泰國語、阿拉伯語、印度尼西亞語等小語種畢業生,這也是為什么這家以通信著稱的企業將上海外國語大學納入全國宣講計劃的原因。此外,“專業不限”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招募上千名應屆生,也被文科生譽為“超級接盤手”。
為提高“求職競爭力”,一個趨勢是,文科女紛紛考研如“二次投胎”般轉專業。記者在復旦大學的一次校園宣講現場,遇到上海財經大學產業經濟方向的研究生小凡。兩年前,她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因為找不到理想崗位,只得轉而投奔“就業形勢很好”的財大經濟、金融類專業。如今才上研一的她,頻頻光顧各大宣講會,“盡管專業還不錯,也要早些準備起來。” (記者 唐聞佳 實習生 陶佳蘋)